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

豬的系列


豬的系列:
豬這種動物,相信大家一點也不會陌生吧。豬幾乎全身都可做料理,尤其在台灣,豬的美食甚為出名,也有很多新奇的吃法,以下就一一為你介紹。
1.滷肉飯/肉燥飯:
 滷肉飯又稱魯肉飯和肉燥飯,是台灣人最引以為豪的風味小吃,更有「全世界只有台灣人會做滷肉飯」的說法。滷肉飯是指以醬油滷過的肉末為主,配以白飯。即是切得很小的紅燒肉,這樣可以入味,湯汁很濃,甚至有點油膩,拌入飯中,下飯是最合適的。
 台灣滷肉飯通常是醬滷豬後腿肉澆淋白飯,搭配筍乾或是醃白蘿蔔等,與廈門鹵肉飯是搭配玉米粒、包菜和芥菜不同。值得一提的是,大陸的滷肉飯喜加醬油,顏色鮮紅;與台灣的深紅色澤有所不同。
 然而滷肉飯在台灣南北地區也有分別。在台灣北部,滷肉飯通常指淋上煮熟碎豬肉(又稱豬絞肉)加醬油滷汁的白飯料理,有時醬汁裡亦會有香菇丁等的成份,這種作法在台灣南部稱作「肉燥飯」;「滷肉飯」在台灣南部是指有着滷豬三層肉的焢肉飯。
 滷肉飯在台灣十分熱賣,在全台各地必定找到販售滷肉飯的店家。一碗出色的滷肉飯飯要又香又有韌勁,魯肉要多汁,肥美而不油膩,再配上鮮脆可口的腌制醬菜,開胃,按上海話說“打耳光也不肯放”。

2.豬頭皮:
以豬的頭皮或以滷煮,或以煙燻方式烹調,切片上碟而成。

3.豬耳朵
 

豬耳朵是爽口的,這個部分可做出許多美味的料理。台灣出名的豬耳朵料理是把豬耳朵放入滾水川燙後取出,可與豬肉、雞蛋、雞腳、豆乾、豆腐皮等一起滷數小時,之後取出待涼,切絲可配搭醬料食用。
【2011/09/20 華視新聞 】台北市有個老闆,把豬耳朵下鍋炸,做出了鹽酥豬耳朵,吃起又酥又脆,也非常受歡迎。 不管炸起來,還是吃起來,像是鹽酥雞又像是鹽酥菇,虧老闆想得出來,這家老闆料理豬其實還有其他「特別」的方式,像是我們焢肉飯吃的三層肉,在這裡配的這一味,是歐風的奶油白豆,再來這塊比臉還大的豬肋排,老闆塗上特製的獨門香辣醬料,再送進250度烤箱,等到上桌,這看過去每一道豬料理,看得出來老闆對豬真的下過功夫啊。

 4.豬尾巴
 
 豬尾,也稱皮打皮、節節香。由皮質和骨節组成,皮多膠質重。豬尾巴Q軟彈牙的口感,在滷味界中可是一道絕不可或缺的美食佳餚。以豬尾巴下鍋滷煮,入味後即可享用,是道美味的前菜也是一道知名小菜。

5.豬腳
 豬腳是指豬的腳部(蹄)和小腿,於台灣很常見,例如用滷的萬巒豬腳,用蒸煮的里港豬腳,用燉的瑞芳鹹冬瓜豬腳等都有著其獨特醬油的美味、滑嫩帶有彈Q的口感。
 幾乎各地都有以豬腳聞名的店家,尤以屏東縣萬巒鄉豬腳為出名,在萬巒更有一條幾乎都是賣豬腳的豬腳街;而花蓮縣萬榮鄉萬榮車站的「滿妹豬妹」及「林田山豬腳」也相當有名。都是由客家人經營,故有客家料理「鹹、香、油」的特性。
 一般臺灣人傳統上認為吃豬腳有去霉運的作用,同時也有吃豬腳麵線祝壽的習俗。
 踏入第三屆的「2011台灣世界豬腳節」票選出了十大伴手禮。
(台灣世界豬腳節官網:http://www.2011wpk.com.tw/2011wpk/

 6.骨仔肉
骨仔肉,味道非常特殊的台灣小吃,利用豬頭骨用大火熬煮數小時,再剝挖附在豬頭骨的細肉,成為美味的骨仔肉。

7.豬血糕
 
豬血糕又稱為米血糕,泛指以鄰糯米和動物血所做成的傳統米食糕點,源自中國再傅入台灣而發揚光大。台灣南部多以鴨血糕為主,而北部則以豬血較為普遍,但是人們往往直接稱呼為豬血糕。。
遍來說,將蒸好的條狀豬血糕沾上醬油後,依照顧客的需求只加甜辣醬或辣醬,或是再加上厚重的花生粉及少量香菜,之後插上竹籤,直接拿在手上食用,因此又稱為花生豬血糕,常見於路邊攤,做為主食或零食均可,是台灣夜市中不可或缺的小吃之一。秋冬期間,米血糕也是熱門火鍋料首選之一,唯不能久煮,易黏鍋底、焦味四起。另外,也會把豬血糕直接丟入油鍋炸,吃之前切塊,然後依照顧客的要求撒上椒鹽粉,辣粉,等等。
近年來,豬血糕經常登上國際媒體版面,西方人對於這道街頭小吃特感好奇。2009年臺灣豬血糕被英國旅遊網站「VirtualTourist.com」的會員和編輯評為全球十大怪食之首。即使如此,成無損民眾對豬血糕的熱愛。

8.滷大腸
 
顧名思義,滷大腸即指滷過的豬大腸。將洗淨的豬大腸,經過蒜頭、薑絲、蔥去腥,調入醬油。冰糖、滷包、香料,經過熬煮,使其味道滲入大腸內,口感十足。!滷大腸可切片上盤亦可與面線同吃,同樣出色。
9.肝連
 
肝連就是豬肝旁富著的一塊瘦肉,油脂比牛肋還要軟,通常先熬煮,再切成薄片,淋以醬汁,配上薑絲而成。

10.三層肉
三層肉,用醬油以及多種調味料在鍋中煲煮數小時,把肉的鮮美封起,肉質鬆軟香嫩。Q嫩不油膩,肥瘦互搭,口感極佳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